“十三五”时期,广元将如何确保“一个都不落下”地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五城同建”?如何对外打造“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的名片?近日,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做客新华网,畅谈未来5年广元将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提问:在8月召开的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为贯彻落实省委“治蜀兴川”发展方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工作总格局,广元市委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广元加快发展的战略体系,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内容。
王菲: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广元实际,我们在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广元未来五年发展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广元的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一”、“三个三”。
“三个一”的第一个“一”,是广元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的跨越。
这个总目标下,我们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经济目标,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年均保持9%,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第二个目标是脱贫攻坚目标,就是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区、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第三个目标是区域发展目标,就是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努力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清洁能源利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第四个目标是社会建设目标,就是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蜀道申遗步伐,为全局服务,为小康奠基,为振兴铸魂。
“三个一”的第二个“一”,就是一个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是大前提,关键是加快,但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其次,转型发展是大趋势,首先是发展,其次是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规模上实现广泛而深刻的转型。第三,跨越发展是硬要求。广元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发展,同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发展,是跨越发展,是以每年上一个台阶、几年跨一个大步的姿态阔步前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
“三个一”当中的第三个“一”,就是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总体思路。
“三个三”中第一个“三”,就是实施大开放大合作战略、大保护大转型战略、大统筹大联动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既贯彻了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要求,又综合考虑广元发展阶段特征、发展大趋势及着力重点,鲜明体现了广元特色。
“三个三”中第二个“三”,是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
就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其中,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最大引擎,产业发展是实体经济最大支撑,脱贫攻坚是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这三项工作都是支撑广元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三个三”中第三个“三”,是三大保障。就是全面依法治市、全面创新改革、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我市实现跨越振兴的坚实保障,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广元实践。
提问:广元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吸附、辐射和服务的功能,同步建设山川秀美的美丽之城、开明融合的开放之城、创新改革的活力之城、互联互通的畅达之城、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请问在未来五年,广元将如何实现这些城市功能的提升?
王菲: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广元定位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我们提出“五城同建”,正是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路径,也是新一届市委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具体蓝图。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五城同建”不是同时造五座城,是打造广元五张靓丽的名片,是着力提升广元城市吸附力的必然选择。
建设美丽之城。广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现代城镇、打造美丽乡村三项重点,将绿化、亮化、美化、香化高度统一和结合起来,让“美丽”成为广元的特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海绵城市。
建设开放之城。开放合作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广元经过建市30年来对内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引进外资少、对外贸易弱、思想不解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习惯思维”“老套路”中,摒去一切不利于开放合作的思想观念、理念,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各个领域对外开放,打破区域限制,打破所有制限制,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36条,吸引一切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来广元投资兴业,吸引一切优秀人才来广元发展创业。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国门计划,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市,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聚集发展要素,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活力之城。创新驱动是省委的“一号工程”,对广元未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创新驱动核心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支撑。近年来,广元与103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后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二是人才问题。广元发展最缺的是人才,我们最渴望的也是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开展市校合作,希望引进更多的人才来广投资兴业、来广发展。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我们累计出台了70多个改革方案,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行部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进一步破解发展中的障碍,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广元加快发展。
建设畅达之城。打造畅达之城,重点是抓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联结西南西北的战略节点和畅达通道,全面建成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和全域覆盖、高效共享的智慧广元。特别是交通方面,未来五年要全面建成连接大西南大西北、通江达海的大枢纽,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内部毛细血管,解决好通村公路通达深度问题、中心城区跨网问题、交通运输智能化问题,实现大枢纽、大循环与内系统、微循环良性互动。
建设幸福广元。幸福就是要使人民享有更多的民生获得感、更深的精神归属感、更浓的文化认同感、更强的公平正义感、更实的政治参与感、更好的城市安全感,实现共建共享。我们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增加民生产品供给,特别是要力争实现我市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零”的突破,建设辐射川陕甘毗邻地区医疗中心。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三是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地域文化名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五是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六是建设平安广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提问:广元要在五年时间内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两步并着一步走,两个门槛一起跨。在这方面广元有哪些成功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菲:广元脱贫攻坚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大面积解决温饱问题;90年代初期,推进片区扶贫开发;90年代中后期,实施“八七”扶贫攻坚;本世纪头10年,持续推进扶贫攻坚;新10年,统筹推进脱贫奔康;进入“十三五”,全面迈入精准脱贫新阶段。
根据广元实际,我们总结出了“4456”的工作方法。第一个“4”,就是精准脱贫的“四好”目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第二个“4”,就是我们探索形成的“四个三位一体”经验,建立扶贫部门建卡户、残联部门帮扶户、民政部门帮扶户“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制订户、村、县“三位一体”发展规划,构建国省扶持、地方扶持、社会扶持“三位一体”帮扶机制,推行党政综合考评、行业部门考核、帮村帮户考核“三位一体”考核办法;“5”,就是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个一批”;“6”,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六大扶贫攻坚行动。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符合广元实际,是成功的、有效的。近五年全市累计减贫4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6.62%下降到2015年底的10.08%,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制约因素多、扶贫资金投入硬差口比较大。这些问题,给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但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这既是市委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应有之义。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着力抓好“六个精准”。突出扶贫对象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不折不扣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是突出分类施策,扎实推进“五个一批”。以减贫目标和脱贫规划为引领,加大投入力度,精准实施“五个一批”、20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实现县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人。三是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化“大宣讲”,突出扶志、扶智、扶技,开展感恩教育、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赶超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全面压实责任,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实效。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加强帮村帮户考评,确保干部真帮实扶、群众真脱实退。强化目标考核和督查暗访,逗硬“一票否决”,切实鲜明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问: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实现广元市整体跨越振兴,首先是经济的跨越振兴,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力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实现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请问广元将如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王菲:经济建设是兴市之要,是保持发展定力的核心。我们提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胜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保持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第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引擎。项目投资是经济建设的牛鼻子。无论是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还是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群众收入,都得靠项目投资。我们的目标是到本届市委任期届满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000亿元。
第二,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发展,做强跨越转型最大支撑。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源,经济要跨越,产业必须先跨越。西城高铁明年通车,兰渝铁路也将通动车,加之航空和港口,我市将全面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我们把脱贫攻坚首先摆在经济问题层面来审视和推进,就是确保到2020年全市7个贫困县(区)、73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精准识别出来的6.57万户、22.98万建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
在此之外,我们始终坚定发展定力,教育我们的各级干部和群众发展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都不能影响我们加快发展的定力,要集中全市的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发展。
提问:生态环境一直是广元市引以为傲的城市资源,一直以来广元坚持生态立市,如何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结合广元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蜀道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广元将如何打造好“剑门蜀道女皇故里”这张名片?
王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绿色发展,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重大决定。广元生态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生态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未来五年,我们将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立市”放在发展思路的首位,大力实施大保护大转型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力促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是全力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大力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三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四是努力完善生态制度,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保障基础。
广元历史文化厚重,是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和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世界上三条古道历史悠久,但蜀道比丝绸古道、罗马古道还要早。中国历史上有360多个皇帝,但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四川省委提出抢救历史文化名人,武则天是排在第一位的。同时,广元也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后期首府,红四方面军西线主战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我们将继续坚持“文旅兴市”发展思路,突出全域旅游带动,壮大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努力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具体而言,就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景区建设,紧抓蜀道申遗契机,做强剑门关旅游增长极,加快建设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大蜀道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力争“十三五”末全市生态康养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大关。三是完善中心城市生态康养旅游功能,打造剑阁、青川、旺苍、朝天等生态康养旅游县级城市,建设一批生态康养旅游名镇、精品基地和精品线路。四是加强旅游品牌营销,继续办好中国(广元)女儿节、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等传统节会,不断提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旅游核心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