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破解一道道民生难题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四川日报记者   李旭

    4月1日,广元市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再次提高,涉及项目为史上最多,提高幅度为史上最大,64万参保人员每年可得实惠近亿元。
    7月1日,广元市剑阁、苍溪等5县141个乡镇生活用电实现地方电网与省网同价,170万城乡居民受益,每年每户平均减轻负担110元。
    无论“升”或“降”,都是广元市委、市政府有效改善民生的实证。
    2011年,广元再次向314万百姓送出民生 “大礼包”:“十大民生工程”预算投入81亿元,涉及10大项156个小项。截至6月底,预算执行469683万元,预算执行进度为57.99%。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广元市委、市政府的民生承诺掷地有声。

真金白银民生投入不打折扣
    2009年57.3亿元,2010年74.4亿元,2011年81亿元。
    集盆周山区、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广元,是出了名的“穷财政”、“弱财政”,但对于民生工程的预算投入,却是年年大手笔,年年创新高。
    钱从哪里来?
    “要用钱的地方确实很多,但民生投入绝不能打折扣。”市委、市政府领导形成共识。今年上半年,该市财政民生保障支出占61.56%,提高0.19个百分点;行政运转支出占25.72%,降低0.79个百分点。
    一边是民生投入的年年增加,一边是行政开支的不断压缩,广元市委、市政府的答案很简单: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到老百姓心坎上。
    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广元也认识到,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协同推进实施民生工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逐渐明晰。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广元市发动社会力量广泛投入,允许未参加房改、困难职工较多的企业在政策范围内集资建房,3年共建职工集资房5750套,投入资金59.8亿元。

真情实意把百姓呼声当第一信号
    7月28日下午,大雨初停。嘉陵江畔西湾水厂配水井旁的仪表显示,所取江水浊度为346.1,比平常高出四五倍。
    当天,广元市城区的近30万居民的自来水不仅水压正常,水质也和平常一样清澈。
    就在半年前,由于城区自来水供水不足、水质较差,市民时常给书记市长信箱写信反映。
    广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督察协调……为确保市民能早日饮用上放心的自来水,西湾水厂及管网建设不断提速。3月20日,西湾水厂试供水,二期工程也于6月开工,建成后,10万吨的日供水规模将彻底解决市城区供水不足的问题。
    “把百姓呼声当第一信号,把百姓需求当第一导向。”广元市政府督办室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书记市长信箱等互动平台可及时了解、动态掌握民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问题入手,着重解决民生难题。
    对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入尾声的广元来说,就业难题首当其冲。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促进就业将被放在民生工程首要位置来实施,从今年起把就业工作纳入政府单项目标考核。
    在完成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广元又自我加压,增加了“自选动作”。从2010年起,增加了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的“菜篮子工程”。今年上半年,“菜篮子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建成市城区调节蔬菜基地1.1万亩,有力地缓解了老百姓吃菜难、价格高的问题。
    “要真正了解民意,必须要投入真情实意。”作为长期与农户打交道的“金土地”工程参与者,苍溪县国土局土地整理办公室的胡大禹深有体会。

真抓实干多管齐下谋突破
    如何保证民生工程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如何让民生工程项目尽快发挥最佳效益?
    近年来,广元市多管齐下,真抓实干,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方法,民生工程的制度化有了突破。
    关键词1:问责——2011年,广元市156个民生工程小项共对应了28个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均把完成目标任务的好坏作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关键词2:规划——今年上半年,该市79%的民生工程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双过半”的取得与各地的规划先行密不可分,青川县甚至将民生工程项目规划定位到具体地点。
    关键词3:督查——广元市建立民生工程督查组,上半年,针对没有达到时间进度的33项民生工程,通过“发点球”的方式,督促县区和相关部门加快建设进度。苍溪县全程监控,跟踪管理,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月逐条分析,找准原因,及时整改。
    正是由于广元各级党委、政府投入真功夫,越来越多的群众已经或正在从民生工程中得到实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