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记者   郭桂花

    2010年,利州区农业画下了一串漂亮的惊叹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33元,同比增加612元,位居全市榜首;建区以来首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

    灾后,利州区从农业综合开发的瓶颈入手,积极探索农业投入、效益、市场等新路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多元投入
夯实农业基础,打牢“支撑点”

    初夏,记者漫步利州区龙潭乡,现代农业的气息迎面扑来:一方方碧水盈盈的水池镶嵌在田地间,一座座崭新的蔬菜大棚跃入眼帘。

    “今年我买魔芋种花了两万多元,估计收成好了咋说也要赚个两三万……”今年,利州区龙潭乡元山村二组陈德才冲着自家新建的蓄水池,满怀信心地种了5亩多魔芋。

    如今,像陈德才这样对种地有了底气的农民越来越多,因为农业基础实起来,田地能旱涝保收了。

   目前,该区以增加农业投入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打造龙潭、大石等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政府累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300万元以强基固本。

    据悉,该区灾后重建累计开工各类农业项目共571个,完成投资19.96亿元,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646处,蓄引提水总量达0.75万立方米……

寻找效益
产业优化升级,增收有了“着力点”

   该区耕地总面积10万亩,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加之粗放经营让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不高。如何向土地要效益?

    “只有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助农增收。”该区农业局负责人一语中的。

   “产业结构调整后,我们村人均纯收入比两年前翻番了,达到了4750元!”说起村子的变化,龙潭乡回民村村支书老王乐开了花。他说,村里桃树和甘蓝套种从两年前的5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00亩。一年到头,果蔬、小家禽等收入加起来,家家收入轻松实现五六万元。

    和回民村一样,该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瞄准“都市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加快推进“绿色蔬菜、生态养猪、特色林果、优质水产、乡村旅游”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1.6万亩,油橄榄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乡村旅游“农家乐”星罗棋布,生态畜牧养殖方兴未艾……

    农民致富增收有了“着力点”,该区农业经济也迎来开门红。据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22157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153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1元。

市场对接
龙头企业领舞,延伸完整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做大产业,才能做强农业。该区因地制宜引进河南绿茵种植企业,并着力扶持锐昌、东霖生猪养殖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 +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完善“土地租金保底+土地入股分红保底+农户农产品收购价格保底+农民务工收入保底”的利益保障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套种甘蓝即使遇到自然灾害减产,公司也会按2000元每亩补贴给我们。而且,从养殖场买来的猪,买有优惠,卖有保证。”龙潭乡和平村三组贯开友说。

   “生态猪市场大有可为,现在订单签得手都发麻了。”在该区龙潭乡锐昌原种猪养殖场,负责人谭云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说,厂里的生态猪畅销川陕甘等地,仅销售种猪这一项年收入就达2400万元。目前养殖场周边已新建养殖小区3个,培育生猪规模养殖户211户,年出栏生猪可达21580头。

   据了解,该区依托龙头企业,今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迈上新台阶: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家,新培育过亿元龙头企业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2个,产业化带动农户33233户,带动面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