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发达地区比什么?比生态、比民生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老百姓的幸福感。低碳经济不是不发展或者慢发展,而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罗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春燕

 

  广元,中国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之地,四川省北部川、陕、甘3省交界之处,此地北连秦岭,南接剑门,扼古金牛道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川北第一重镇。


  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地动山摇,灾难从天而至,一座城池几近夷为平地,眼泪、悲怆,无以复加的惨烈,这是广元留给全国的印象。


  地震后3年,广元的投资总量是震前23年总和的1.65倍,2010年广元市的工业增速列四川省21个市州的第二名,2011年一季度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广元先后荣获“十大低碳贡献城市”和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


  可观、可叹的广元速度。


  不可否认的是,成绩的背后站着一个掌握方向的人——中共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记者在2011年两会见到他时,这个皮肤黝黑、国字脸的市委书记笑容亲切,嗓音温和。


  官员评价他“厉害、要求太高”。他发展低碳,干部群众都支持,少有人说他在“搞政绩、做表面文章。”记者在广元街头随机采访到的市民,众口一致地评价“书记是做实事的人”。


  一个市委书记,怎样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地震重灾区把低碳发展落实到实处?既让工业持续向上发展,还能得到百姓一致交口的认可?


  带着疑惑,为了客观描述事实,记者前后历经了25天,采访了广元市主要政府部门的十几位官员,又走访了剑阁县、苍溪县、旺苍县、利州区、广元经济开发区等主要辖区(县),采访了县区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市民、农民、村干部等20余人,并与罗强本人进行了两次面对面的详谈。


  只求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广元,认识一个真实的市委书记。


  在一个欠发达地区提出“低碳发展”的口号,起初有很多干部都是懵懵懂懂地接受的。可是很快,低碳的旋风刮进了人们的脑子里,吹进了广元的角落里,连打工仔都知道广元要搞低碳经济了。

[NextPage]

 

罗强上任第14天,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发生。


  伤痛过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广元,考验着执政者的理念。是原地恢复,还是另辟蹊径?罗强提出,起跳式发展,低碳发展。依据是,广元有丰富的天然气、水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和53.2%的森林覆盖率的生态环境优势。四川是农业大省,广元建市以来一直也以农业为主导,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转型的包袱不重,发展低碳经济可谓轻装上阵。


  低碳的理念一提出来,一些干部群众不理解,有的干部坦承“我们当时连低碳是什么都不知道。”懂一点的干部则说,发展低碳是发达国家做的事情,我们还处于工业化初期,这不是“空到吹”(四川方言,指不切实际)?


  很快,这些质疑的声音被广元大大小小的论坛、专家论证会所包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者和专家云集广元,为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主题只有一个:低碳发展、调整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人看懂了其中的深意:就是“借智”给干部“洗脑”。


  借专家论证之风,政府决策,罗强开始在大会小会上讲低碳的理念。有一位干部对开会的一个细节印象比较深刻,他记得罗强在会上讲:“我到东部沿海一个地级市考察时,当地政府负责人告诉我,这个城市近几年用在污染治理上的资金达150多亿元,这让我非常震惊,岂不是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又化为乌有了吗?”


  “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低碳发展”,等等新观念在干部们头脑中成形。随后,一番充满了浓郁政府引导色彩的行动开始向全社会推广。


  “低碳日”、“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万人签名、“便民自行车投运暨自行车低碳出行”、“熄灯一小时”等活动很快在广元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低碳社会的氛围日渐浓厚。


  紧接着,关闭落后产能。广元对36个小炼焦、小水泥、小炼钢等企业不再恢复重建,坚决实施关闭转产;市内246家小企业和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煤改气”;交通工具以每年新增500辆的速度推进天然气替代燃油工程。让广元市环保局局长李培勇颇为佩服的是,罗强“台上讲的与台下做的都一致,对关停落后产能态度非常坚决”。罗强的原话是,不给任何人当保护伞,谁来说情都没用!


  有一次,罗强开会时途经一个必须关停的水泥厂,发现机器还在轰隆声中运转。他立即掏出手机给分管的副市长、给环保局打电话,厉声问:必须关停的落后产能,为什么没有关?经了解,这家水泥厂还在承包期内,罗强给环保局下了命令:马上关停。果然,一周之内,水泥厂被关停。企业的损失由政府补贴。这让人见识到了罗强风格:说一不二。

[NextPage]

 

  3年来,在低碳发展的理念下,广元建起了煤、电、建材企业的循环产业链,加大了对炉渣、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和粉尘、焦炉煤气等废气的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2%。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的,“发展低碳不能成为一个口号,要落实到实处”,打造低碳城市靠的是干部转变思维模式、企业主积极配合、公众热情响应。全社会广泛宣传低碳,在某种意义上说,把一种“新的理念”之风吹进广元,为同时开启的低碳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统一了思想,赢得了民心。


  紧接其后低碳招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招商责任制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逐步推行。在《广元日报》上,公布对县区招商引资的排名情况就是一个大胆的举措。


  震后,广元市环保局局长李培勇多了许多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参与招商引资。


  这是一般招商引资中很难见到的事情。大一点的项目,环保局局长李培勇要参与论证,对项目方是否符合“环境准入”门槛进行评判,且拥有“一票否决”权。一般项目,也要有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员参与评判。


  广元市招商局副局长罗捷说,广元历史上从没有把环境和生态摆在招商引资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地震前的招商引资是“来者不拒”的。


  广元的招商引资在灾后重建、承接资源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快字当前,好字优先,快速招商引资,大的更好,小的不嫌,技术含量高的拍手欢迎,一般的也欢迎,但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污染企业一个都不要,哪怕贡献再大也不要,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


  一个城市要发展,绕不开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任何一个地方将发展的基础全部放在资源上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资源只会越来越少。罗强自然清楚这一点,只有工业才是增量、变量,才能做大做强,沿海和省内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但罗强说:广元绝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坚持环境和生态优先,是广元未来发展的底线。


  罗捷告诉记者,罗书记很有眼光,虽然没有上马一些高污染、高税收的工业,但保住了广元的山清水秀。一些到广元投资的项目人,实地考察后有感而发,广元很像欧洲的小城镇,精致、干净。


  地震后,广元新引进的6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招商引资的重点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另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电子机械、新型建材、生态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


  电子龙头企业富士康近年来产业向西部内迁,落户成都,带动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跟随而至,产业集群整体搬迁是现今一大趋势。东莞一家配套企业来广元实地考察后,下决心投资建厂,看中的就是广元的“环境”。


  但同时,跟招商引资有关的人员也颇为头痛起来。因为罗强不光在质上有要求,在量上也不打折扣。


  这是一场压力巨大的比赛。参赛者是各区县,实则是各市委常委(他们各自有分管的区县),比赛项目是招商引资,比赛结果每个月在《广元日报》上刊登。谁也不愿落后。


  记者看到了一份广元“各县区、开发区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1年1~2月)”的报告,元坝区在“引进到位市外资金情况”完成比例排全市第一。利州区签约项目达13个,暂列第一,而旺苍县签约项目仅10个,但签约资金总额为228800万元,暂列第一。

[NextPage]

 


  排名在广元成了常态,广元市对全市的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也进行排名,同样以县为单位,全社会公开。环境治理老是不好的县,乡镇党委书记就得上广元电视台给群众一个说法,相当于做检讨,用罗强的话来说,就是“总得做点承诺,不能老是落后。”对待县委书记则会客气些,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会将其请到市委办公地,广元电视台以“采访”和“讨论”的方式,与其“交流”。


  压力层层传递。


  以剑阁县盐店镇拱石村为例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清告诉记者,每月工资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考评结果挂钩。每个月县里会到各镇、乡检查环境卫生情况,考核不达标者,通报一次;通报两次,村党支部书记一年的工资就清零了。


  效果惊人。


  拱石村843人共计240户村民家,每户门口都有垃圾桶,共计240个。每两天清运一次垃圾并焚烧,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2010年广元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里,有督导问责和机制建设一栏,被通报批评责任单位、部门达361个,问责治理工作不力人员达93人,受撤职以上处分人员19人。


  广元作为一个内生经济活力不足的城市,只有强力嵌入外源型经济,激活内在的能量、荡涤已有的痼疾,最重要的途径只能是招商引资,而要引得来又留得住,就必须优化发展环境。这正是广元可圈可点之处,以环境保护真正优化经济发展。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罗强说,我们和发达地区比什么,比生态、比民生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老百姓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福利保障,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依,旅行不能总是一票难求,吃饭更不能吃到地沟油。这些要求往往具体而琐碎,可是幸福感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地汇聚起来的。


  一位官员在评价罗强的执政风格时说:“有几件是他必抓的,一是抓经济发展,二是抓环境整治,三是抓信访,这几件事群众都挺高兴的。”


  2010年罗强个人信箱就收到来信9035封,自2008年书记市长网络信箱开通至今,总计两万余封,结办率99.8%%。这是一个惊人的工作量。3年间,经他批示解决的问题信件6000多件,书记信箱里收到的感谢信就有上千封。


  2009年6月中旬,有不少群众来信,反映青川县竹园镇石英砂企业废水外排污染清江河。罗强在市环保局的调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绝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一点点初级原料外销带来的GDP。”


  另有群众给罗强写信,反映广元市市区的南河断面有污染。第二天,罗强和环保局局长一早去现场调研。环保局局长李培勇回忆说,那是南河上游的外国语学校,学校的排污管还没有连接到市政排污设施中,所以学校的污水就直接排放了出来。罗强当下指示:5天完成污水处理。


  后来,罗强又私下去看了两次,对最终处理情况很满意。他说:交办的事情我一定要自己再去看看落实情况。记者质疑说,每天处理那么多工作,怎么记得住,用笔写下来吗?罗强摇摇头说“我很少记笔记”,并指指脑子,“都记在这里,我都记得住。”

[NextPage]

 


  有官员验证“罗强记性好,说了的事情一定要办”。他交办的事情,比如要哪个部门提供材料,定好时间是第二天一早8点半,就一定要准时送到他手里。他交办给各单位一把手的事情,等一把手处理好回来跟他汇报时,他第一句话问的是:是你亲自去处理的,还是让别人去处理的?


  自从他上任后,干部队伍里都流行着一句话:“广元干部的工作时间是5+2、白加黑。”大会是早上8点半准时开,小会的时间不定,可能是晚上7点、也可能是8点,会议提前1个小时通知。准点开会,准点散会。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罗强直呼其名,直指其事。干部们找罗强也很方便,晚上十一二点给他发短信,“他很快就回复了”。


  两年多来,干部们天天如此。市里班子成员有次委婉地提出来,是不是让干部们休一次假。罗强说,基层的干部可以休,市里的领导干部不能放假。


  罗强说,好的思路要靠干部落实,干部的工作作风就得扎实。


  许多干部都提到罗强的“暗访”,说他时常独自到城乡各处转转,大多时候自己去,有时候带着秘书。有官员透露,新年前几天,罗强到市区暗访,他看见环卫工人哆嗦着在墙角下休息,而大马路上一尘不染。第二天他就召开大会,讲他暗访的结果,并说要拿出实际行动去关心这些环卫工人。


  2011年元旦,罗强和市长马华带领市四大班子及利州区主要领导给利州区的环卫工人每人送上一件羽绒服。春节后的团拜会,罗强又跟市领导再次看望环卫工人,承诺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罗强的手机号许多老百姓都有,今年春晚的时候,有老百姓给他打电话,说家里电视信号出了问题,看不了节目,请罗书记帮忙解决。


  罗强在很多场合都公开表示: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大家饮上干净的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此外,幸福的另一层涵义,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让人们富裕。


  广元市在农村广泛地实践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产量,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剑阁县拱石村是测土配方施肥的试点村之一。拱石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一包测土配方肥的钱相当于3包传统化肥的钱。传统化肥是一季施3次,一年要6次。测土配方化肥则是一季施一次,一年两次。广元的农作物是春夏两季作物,使用测土配方后,一亩地一季能省下约300元钱。一年能省下600元钱。传统肥料是亩产800公斤,测土配方施肥能达到1000公斤,这在国内算较高的产量了。


  王玉溪家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这几年用上测土配方化肥后,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产量,5口之家能匀出两人外出打工。3年之内,王玉溪家盖成了标准化厕所、厨房,家电添置齐全。


  此外,广元还陆续在农村开展节能灯推广项目、农村沼气减排、农村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太阳能利用,选定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宝轮镇菖溪村、剑阁县五指村进行试点。

[NextPage]

 


  广元市普通市民王恭亮谈到农村近几年的变化时很有感触:他回农村探望亲戚时,村里人告诉他,使用沼气后,没人再砍柴,现在山里的大树密得“人都走不进去”。后来王恭亮到山里一走,果然,“密密麻麻的树,覆盖在一片片的大山上,绿油油的。”


  广元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的关于广元环境最新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广元市有364天是空气优良天气,水质达标百分百,森林覆盖率53.2%。而2008年前,水质达标只有80%。


  尾声


  记者即将离开广元的时候正值周末,广元市、县区举行“今天我是环卫工”义务劳动主题活动,罗强带领四大班子成员走上街道带头打扫卫生。而政府工作人员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上午你去扫大街了吗?回答是,当然去了。


  飞机离开广元时,透过机窗看到远方,视野里出现一块块正方形、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飞机再往高处时,机身下绿色延展的大山就气势磅礴地闯入眼帘。若不是亲眼相见,谁也无法相信,“青春广元,健康城市”,这个山清水秀、崭新的城市,就是3年前遭受了巨大磨难的地震灾区。可是事实的确如此。


  采访札记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政绩观?
张春燕


  采访罗强之前,恰逢温总理在新华网和网友交流,总理说,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采访过程中,以至稿件完成,总理的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反复回响。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责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业绩。政绩不仅展示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更体现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表现。
  我在采访前做过一些暗访,听到了许多群众对罗强的评价,“做实事”、“看得长远”、“工作作风踏实”是重复最多的词汇。也许25天的采访并不能完整展现事物的全貌,但数字是可以参考的,比如364天的优良天气,百分百达标的水质等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能真切地感受到居住环境的变化,他们最有发言权。政绩,不能只看那些可以量化的业绩,比如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规模、GDP的大小和增长速度等;也要看那些长远的、基础性的、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的工作,比如教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个地方的风气等。而这些不能马上量化的、潜在的业绩往往是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真正有远见的领导干部肯定是把环境、生态文明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的。因为只要把这些工作做扎实、做深入,那些潜在的业绩到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来,变为可以量化的成绩。
  所以,人们可以理解了为什么罗强能赢得群众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