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伴随全国“两会”的召开,广元市民关心关注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提出的稳定物价、改善民生、调控房价、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等目标,市民表示支持和欢迎,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此,我们编发两篇热议文章,以飨读者。

    力文(媒体工作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中国力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实质上是强调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过去的“十一五”,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可以说成就是巨大的。“*****”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的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在开花结果。近期国家在利比亚撤回全部中国同胞,海陆空总动员,迅速、有力、有序,就是党和政府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最好证明,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凝聚的中国力量。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重大灾难和危机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在抗击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抗击洪灾、低温冰雪凝冻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们都能见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人口多,受灾面积大,原本需要三年完成的重建任务,两年就基本完成了,创造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世界奇迹。这里面,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大爱,有海外同胞的厚爱。人们不会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那壮观场面;人们不会忘记,社会主义能调动所有力量办大事的历史功绩;人们不会忘记,18个省市援建四川受灾的县(市)、乡(镇);人们不会忘记,一脉相承的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及海外侨胞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也对汶川地震灾区伸出了援手……

    当我们对比同样遭受地震灾区的国家,2010年2月2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至今重建举步维艰;2010年2月27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的大地震,至今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其原因,有综合国力的问题,有组织能力的问题,也有制度约束的问题。而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民族精神的支撑,有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爱心相助,有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受灾地区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走向新生。不能不说,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结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

    温家宝总理提出,新的一年、“十二五”期间还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将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凝聚的中国力量将进一步强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也将进一步强大。

    翟峰(市人大干部):
    幸福之情融民心

    温家宝总理对报告三大块的叙述,可谓都是 “幸福之情融民心”的生动体现!

    温总理在报告的第一大块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时,深情地道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人民战胜各种严峻挑战、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靠的都是发展。而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及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就更要靠“坚持科学发展”。

    温总理在报告的第二大块中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一段的阐述,实际道出的是一个“好”与“快”的辨证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而又“好”又“快”则要求的是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即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而其落脚点则在于要通过又“好”又“快”体现我国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快”为主,“快”在“好”之前。当时的“又快又好”,使中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而尔后的几年,我国经济更是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速度在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亦在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惨痛的代价——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增长的突出问题。为此,人民在经济高速增长中不仅未分享到更多的幸福感,反而为焦虑生存环境而失去了一些幸福感。然而,2010年以来我国的调结构、促转变,人民的幸福感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而今后五年,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并将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文章。因而“十二五”时期,人民的幸福感将会因“重民生,促和谐”大政方针的施行而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在温总理深情道出报告的第三大块中,其事关物价、内需、三农、环保、就业、养老、房价、医改等事项,则更多融汇的是民生幸福之情愫——

    作为“十二五”开局年的2011年,在重点要做好的十个方面的工作中,摆在第一位的则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此,温总理特别强调道:“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尔后,温总理坚定地说,“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民生——“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断地改善民生,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