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里,参加市委五届十五次全会的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谈成就、倍感振奋,话未来,激情满怀。

    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为未来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定下方向。

    去年一年的工作和通过的《中共广元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无疑是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和亮点,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着力建设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和产业基地,把广元基本建成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力争建成中国西部低碳示范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一 广元速度

    讨论中,与会人员谈论最多的是过去几年我市快速度发展的“广元速度”。

    2010年我市GDP增速有望再创新高,在2010年1至9月全省分市州主要经济指标里,我市在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长幅度均在全省排列靠前,与会人员称为“广元速度”。

    然而,与发达市州比,我市在经济总量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发展滞后是我市的最大市情。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实现我市又好又快发展新跨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最大的挑战意味着最大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迎来的是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正在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和革命老区扶持规划,以及内需不断扩大的最独特发展机遇。这些都将成为我市“十二五”发展的基础。

    与会人员还不断提及一个个“广元符号”。我市的发展在保持高速的同时,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出了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与之对应,《建议》里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生态广元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等也处处与广元实际相适应,处处体现着广元特色。

    关键词二     做牢基础

    若把以前经常见到的“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移到全会上,那就是与会代表重复提及的“要发展,基础设施先行”。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超常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切实加快以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23亿元,其中地方交通建设投资10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而根据市交通局的规划,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公路、水路运输体系。“更大的工作量还在后面”,与会代表感受到强烈的紧迫感。

    “只有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与会人员都期盼着《建议》中所提到的建成广甘等4条在建高速公路,建成中心城市绕城高速,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基本建成兰渝铁路、西城客运专线广元段等的实现,早日把我市初步建成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关键词三    民生优先

    不论经济高速发展,还是遭受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一直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5·12”特大地震后,我市坚持把受灾群众安居作为首要任务,19.96万户重建农房去年春节前后全部完工,4.54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成;截止2010年底,599所学校、564个医疗卫生机构、1129个文化体育项目、1040个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开工。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更高达12.3%和10.6%,超出全省平均目标。

    但是,我市在“十二五”期间也将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压力矛盾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事关百姓生活水平提升,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展望“十二五”,人们更加期待: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否缩小?公共服务能否实现均等化?

    为此,《建议》提出,要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促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据市财政部门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市财政在支出结构目标上,将确保全市财政用于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行政成本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实现民生、发展、运转“三大板块”比重两升一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