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等中央政策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解析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当前形势和明年任务,一致认为,无论治标还是治本,只要稳住物价,就能稳定民心,就能稳定经济预期。

本周末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其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依旧牵动各方神经。据机构预测,这个数字可能继续创出新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说,在这一轮的通胀过程中,食品价格上涨,是直接的导火索。

巴曙松:直接导火索是农产品价格推动。尽管我们的CPI到了4.4,但是扣除粮食价格,目前价格还比较稳定,现在食品价格占了CPI的三分之一。

面对节节升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却认为,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虽说今年自然灾害不少,春天南方干旱,夏天东北洪水,但是随着秋粮的大丰收,粮食短缺的顾虑基本被打消。

韩保江:尽管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但是不用过度担心。今年农业生产还是稳步增长,实现了一万亿斤的水平,农副产品供求基本的态势还是比较均衡的。 粮食价格稳定,农副产品的价格调控也初见成效。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 11月下旬,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等蔬菜比11月中旬下降7.4%到11.8%不等。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战站得跟高看得也更远,他表示,目前控制物价的手段对治标和治本都有积极作用。

丁茂战:目前治标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影响到老百姓的预期。食品价格能够控制住,老百姓的信心更大了,也比较稳定。房价确实能控制住,至少能遏制住上涨的势头,老百姓心里的预期就好多了,对经济的预期也就好多了。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和今年都加大了货币的投放量,但是大量的货币投放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物价快速上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巴曙松: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2010年信贷投放增长速度还是相当快,2009年投放9.59万亿,2010年是7.5万亿的目标。这种增长速度,在历史上都是比较高的水平。大家通常说,通货膨胀终究还是一个货币现象。大量的货币信贷投放,最终会逐步反映到物价上来。 于是,央行在11月接连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动用了加息的手段。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分析说,正是因为如此,明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重回稳健导向。

韩保江:从将来的金融政策看,怎样从过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除了央行捂紧“钱袋子”,在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战看来,保证经济增速同样至关重要。

丁茂战:只要我们生产能够充足供应,就是供给大于需求,那么老百姓心理预期就能控制住,就不会把钱从银行取出来,那样通货膨胀就起不来了,尽管货币很多。